贵阳华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创立于1997年,注册资本1400万元。目前员工总人数100余人,集资深地产开发、旅游开发、市场运营等各方面多元化经营的房地产企业。
(华亿办公楼)
公司董事长孙鲁华是一位从事了30多年地产开发的知名企业家,先后开发建设了贵阳市石岭街小区、观水路片区、外环东路小区、中山西路星力百货商场、华亿大厦、等多个重点工程,开发面积达700万平方米。作为一名资深的企业家,不仅有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更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认为只有“就地创造财富,就地改善生活,就地发展文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西部的贫困状况。30多年来,每年都要给边远贫困山区学生、环卫工人、低保困难群众等捐资捐物,公司每年从紧张的经费中抽出几十万无偿给企业所在辖区修补道路,无偿修建维护警务值班室,回报社会。
自公司成立以来,始终遵循“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企业发展理念,以“传承、挖掘、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实现“生态美、百姓富”为宗旨,“打造贵州旅游示范区和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展示平台”为目标,专注于文化、旅游、生态、养老休闲产业的开发运营内容,力求以贵州本土文化为基础,整合优秀资源,打造贵州更全面的文化产业平台。同时结合全国民族文化旅游市场勇于创新,勇于尝试,勇于改变的精神,坚持以贵州民族文化为引领,努力打造**贵州民族特色的国际文化品牌,用满腔的热忱和饱满的精神谱写贵州民族文化旅游休闲养生产业的新篇章。
为促进贵州民族文化保护、非遗产品传承与展示、影视文化开发一体化,以文化为内涵,展现旅游产品的内在吸引力;以旅游为抓手,弘扬本土价值文化,传承地域物质,彰显地域特色。
孙鲁华:一个民营企业家的担当
一个民营企业家的担当
——访贵阳华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鲁华
6月23日,长顺县石板村党支部负责人收到了10万元的支票。这是帮助石板村党支部实施的“藤缠树”党建扶贫资金。
石板村党支部负责人用满是老茧的双手颤微微的接过支票,感动的说:“谢谢孙总。”
孙总正是贵州华亿房开公司董事长、贵州黔记忆文化发展公司董事长、贵州益华房开公司副董事长孙鲁华。
他自己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向贫困地区捐款了。他只是轻轻的说,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我们应当有担当,应该为社会,尤其是要为贫困的百姓脱贫奔小康尽一点之力。
敢闯敢当的执着情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孙鲁华出生在贵阳小河区烂泥沟村,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童年的孙鲁华是在极其贫困的生活环境中度过。
由于受那个时代的影响,成年后的孙鲁华依然为生存拼命——他供职的工厂濒临倒闭,原本每月30多元的工资,常常会拖欠几个月,而家里几个兄弟又都没有固定收入,维持基本生活都成了大问题。
孙鲁华为闯一番事业,年轻的他,总有一股闯劲,于是他到了贵阳,并决定不做出成绩绝不回家。一开始,他便四处打听创业的门路,很快认准了污水处理在贵阳是个冷门,发展前景十分可观。于是他毅然拿出全部积蓄,又筹资数千元,成立了一支水污染处理设备安装队,干起了污水处理工程。
几个工程干下来,一切顺利,成功迈出了创业的开端。他却没有满足。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将两个分散的施工单元合二为一,1983年6月他成立了建筑工程队,随后又进入了贵阳旧城开发的行列。1988年,孙鲁华成立贵州华亿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始在地产开发中大展拳脚。
刚成立房开公司时,孙鲁华就定下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要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注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要敢于接别人不愿接、干了不赚钱甚至亏本的,但却能为政府分忧解难替老百姓谋利的工程项目。
当年,贵阳市委机关修建石岭街一号工程搬迁用房,因资金不足,每平方米造价控制得很低,许多施工单位都不愿承建,孙鲁华却大胆地签订了工程合同。
贵阳电厂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关闭,厂里在贵阳观水路的职工宿舍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居住者又多属企业退休职工和老年工人。这里的拆迁改建难度很大。又是孙鲁华,他知难而上,自筹资金几百万元,让131户退休工人住进了新房。
勇担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三十多年来,华亿房开公司先后承建了贵阳石岭街小区、观水路片区、外环东路、中山西路(星力百货)商场、华亿大厦等多个重点工程,而他每个项目建完后不只算经济账。
“只要能替政府分忧,能为老百姓解决困难,能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就是经济上吃些亏,在总体上也是盈利的。”孙鲁华说。
30来,华亿从一个民营小企业,发展到累计开发民用、工业、商业建筑120多万平方米,实现产值超过10亿元,上交税收数千万元的知名公司。孙鲁华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民营民营企业家。
今年初,孙鲁华出任贵州黔记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说,近年来,随着贵州大力发展旅游业,公司对贵州记忆项目的开发,旨在通过推动我省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助推全省旅游产业的“井喷式”增长。
目前,贵安新区在充分认识到车田村拥有几百年的传统民族文化历史的发展优势,当地百姓把自己的坟山地含泪让出给公司发展旅游产业,这充分表明了村民们通过旅游产业达到脱贫致富的意愿。
孙鲁华认为,通过实施这一项目,一是为了落实我省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战略部署。二是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促进贵安新区旅游产业的“井喷式”增长,助推贵安新区旅游经济的进一步提升,以达到产业带动就业,产城一体化带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目的,从而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愿望。同时,项目“产城园”一体化的发展的思路,也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以节约土地为根本,带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新型“农、文、旅”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重要战略任务。
“干事业就要有勇立潮头的精神,在事业扩张中引进**理念,并通过**项目向社会展示先进理念,进而带动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孙鲁华说,挑战、创新、突破,是他最为鲜明的个性特质,其人生、事业的每个阶段、每一经历,无不得以体现。
作为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副会长、中国经济贸易促进会副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理事,孙鲁华时刻心系贵阳的发展,并为贵阳的发展奔忙。
在全国企业家开会时他都都邀请有实力有善心的企业家到贵阳投资发展。杰出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率全国61名企业家到贵阳考察,孙鲁华天天带着他们看项目定落实。
倾心为群众办实事
公司员工说,在孙总的日历上,没有白天、黑夜,没有节假日,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但就是在这样忙碌的工作节奏中,他也不忘公司每一个职工的家里事。
孙鲁华不但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而且更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983年,华亿房开公司为大西门、观水路460户下岗、困难职工免费提供20年租房支持;
1991年8月,他获知地处贵阳市远郊的花溪区青岩镇的几个村没有党员活动场地,群众开会没有地方遮风避雨。孙鲁华立即拍板,由公司无偿提供建筑材料并亲自带人送去,为每个村子修建了17个党员活动室;
1996年7月,贵州省部分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孙鲁华立即损款20万元给贵阳市政府,以帮助灾民渡过难关,又捐款30万元给市委宣传部用于文教事业;
1997年7月,孙鲁华了解到黔陶乡群众吃水困难,马上资助10万元修建引水管道;
1997年9月,孙鲁华在贵阳市开阳县鱼上小学考察时,看到500多名学生上课的教学楼到处开裂,十分危险,他当即决定出资53万元,拆除学校危房,修建新教学楼,置换新课桌椅;
2011年,复兴巷有一段千余名小学生上下学都要经过的100米的烂路,市政、社区、学校都无钱修,社区主任找到孙鲁华说明困难,孙鲁华马上拿出11万元。一个月后修好了着段路;
2007年7月,孙鲁华拿出两层价值千万元的楼房,为社区百姓办医院,并公开寻找一位真心实意为社区百姓服务的“爱心院长”办好社区医院,以此来回报社会,受到贵阳市委社教工作组的赞扬;
20多年来,每到逢年过节,孙鲁华总要出资十余万元,给贵阳市当地派出所修建警务值班室。并慰问当地公安干警、联防队员、环卫工人、低保困难群众等。
孙鲁华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是一位倾心为群众办实事的企业家,更是一名尽职尽责的人大代表。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孙鲁华平时极为重视群众意见的收集,与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他经常深入到群众当中,了解他们的心声,针对群众所关心的民生热点问题认真调研,并将情况及时反映给政府部门。如办事处改为社区,孙鲁华通过几天走访调研,了解到社区用于环卫联防的资金很紧张,就写了专题报告交到人大常委会和政府部门,请求多拨十万元给社区解决困难。
为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效遏制城市规划区违法规章建筑,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他提出的《关于拆除贵阳市屋顶违章建筑的建议》,受到贵阳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联合表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