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Home
抗疫脱贫表彰
Nav
行业资讯
Nav
政策法规
Nav
协会动态
Nav
人才智库
Contact Us
会员风采
Nav
办事指南
Nav
诚信建设
Nav
绿色人居
Nav
房协活动
Nav
走进房企
Nav
楼盘展示
Nav
党建专栏
Nav
供应链平台
Nav
国家
省内
市内
协会活动
协会通知
联系我们
人才简历
人才库
人才
智库
专家委员会
常务执行副会长
副会长单位
会员单位
绿建要闻
产业技术
法规标准
智能建造新时代迎面走来 碧桂园助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二维码
10
来源:中房报
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对环保的重视上升到了新高度,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对经济转型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作为我国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行业体量大、用工量大,在建筑业面临“双碳”目标实现以及“用工荒”等问题的现实考验下,行业的智能建造发展成为寻求突破的一柄利器。
2022年1月19日,住建部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十四五”时期是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其重要目标是使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基本建立,打造一批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一批建筑机器人标志性产品,培育一批智能建造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建筑业的智能建造一直是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他提出《关于加快应用智能建造产品技术、助力“双碳”目标、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杨国强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5G、新材料等技术与建筑业的融合,智能建造的时代正在到来。国内已经可以实现建筑机器人、建筑信息模型(BIM)、新型装配式建筑等产品和技术在工程项目的协同作业,应用于勘察、规划与设计、生产、施工、监管与验收、运维与管理等建筑施工环节,能够很好地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和效率,也能够大幅减少工地上的建筑垃圾和废弃物,减少碳排放,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
为进一步巩固创新发展成果,加快推动智能建造产品和技术的应用推广,杨国强提出三条建议:
大力支持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推广应用
首先,他认为,应鼓励行业重点企业以建筑场景需求为牵引,针对生产、建造环节的应用场景,推广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的应用。在现有智能建造试点示范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拓展试点范围,推动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投入工程项目建设,提升工程施工智能化水平。
加快建立和完善智能建造创新监管机制与评定体系
协调相关主管部门,出台适用于智能建造的创新监管体系,建立适应智能建造特点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现场质量安全和合同履约监管制度。加快制定智能建造评定标准和评定办法,明确智能建造的基本规定、技术指标、评分体系、评定等级、评定机构等内容,逐步完善智能建造评定机制。
加快建立智能建造相关标准体系
根据智能建造应用情况,加快建立与智能建造相匹配的建筑机器人和智能施工设备产品标准、施工标准、设计标准、BIM集成设计标准、装配式部品部件标准、新型建造工艺工法标准、验收标准等标准体系,推动智能建造大规模应用。
全国两会前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张小宏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推进建筑机器人典型应用。研发关键技术,编制相关标准,形成一批标志性建筑机器人产品,辅助和替代“危、繁、脏、重”的人工作业,提高工程建设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建筑机器人研发聚焦三个核心要素:保障施工安全、提升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其应用成为实现智能建造的关键。
率先在行业内寻求建造优化,碧桂园旗下博智林机器人公司通过“建筑机器人+BIM+装配式建造”的模式,解决行业发展痛点。截至2022年2月,博智林自主研发的建筑机器人已有21款开启商业化应用,并逐步实现人机协同、多机协同操作,探索在复杂的施工场景中开展大规模施工,形成覆盖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建造系统解决方案。
博智林建筑机器人可自主作业完成体力繁重或者有危险性的施工工序,从而增加工人作业的安全性。以外墙喷涂机器人为例,通过自主路径规划,可以实现建筑外墙涂装的全自动、全方位喷涂。相较于传统人工施工,有效避免了工人因高空作业带来的安全风险。
卷扬式外墙乳胶漆喷涂机器人
除了避免施工伤害之外,建筑机器人的另一大使命则是提高施工效能。以博智林测量机器人为例,可实现单个房间测量时间小于100秒,是人工测量效率的2到3倍,相当于4名实测实量人员的作业效率。
此外,垃圾减量化也是建筑机器人的“拿手好戏”。博智林自研的建筑废弃物再利用流动制砖车,可提供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一站式解决方案,将建筑垃圾直接转化为园林路面砖、植草砖、盲道砖、各种实心混凝土砖等再建材制品,即产即销,变废为宝,节省建废清运费、砖类建材采购费,减少粉尘污染,并且直接减少材料生产及废弃物来回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49.3亿吨,占全国碳排放的51.3%;其中,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1亿吨。推动建筑行业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节约资源,对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智能随动式布料机
“建筑机器人+BIM+装配式建造”不仅保障施工安全、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更通过科学的材料算量系统,大大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以降低工业污染排放及碳排放,达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截至2020年底,碧桂园满足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设的项目累计共936个,累计面积达到2.12亿平方米。
“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已向世界郑重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朝着“双碳”目标迈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显得至关重要。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语境下,更高效、安全、环保的建筑机器人应用,对于助力“双碳”目标具有长远意义。杨国强此前也曾表示:“机器人会颠覆传统地产行业和建筑行业,未来一定会给行业和社会带来巨大价值”。
站在时代的全新风口,机器人建房已成为碧桂园提升产品质量的核心竞争力。以碧桂园为引领的房企,正在打破机器人研发技术壁垒,带动传统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最终助力人们实现美好人居理想。
上一篇
这些信用热点词,值得房地产业关注
下一篇
近50城楼市“因城施策”,部分热点城市二手房现回暖
文章分类:
行业资讯
绿色建要
分享到:
昵称:
验证码:
地址:贵阳市观山湖区会展城A区G座707室
联系电话:0851-85817864(8583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