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重要会议,以及系列调研中, 对不断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了精心部署和安排,住建工作要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为了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的发展,今年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指出,“当前人民群众对住房和城乡建设的要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部署了关于“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和“提升住房品质”的重点工作要求,以新时代好房子作为目标指引,构建适应新阶段的新发展格局。
当然,什么是好房子及其基本标准、内涵及指标体系,也引发行业内广泛关注和讨论。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刘东卫认为,新时代好房子标准构建,应以住房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事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为根本,构建以“让人民住上更好房子”和“提升住房品质”为核心的新一代高质量住房建设与发展模式,这既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住宅建设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更是广大居住者高品质生活需求与供给的重大变革。
城镇住宅建设的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课题
当前,我国住房建设领域正处于大量建设与存量更新并举的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居住条件显著改善,住房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对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住房建设不仅存在整体居住环境质量与建筑全寿命周期性能不高、建设质量通病未根治等亟待解决的现状问题,还存在着建设能源资源消耗较高、环境影响较大、绿色低碳发展不平衡的可持续性问题。新时期,我国住房建设亟须在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同时,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宜居水平发展之间的矛盾,全面推进住宅建设向绿色、低碳、宜居的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型升级,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变得更加高品质、更可持续。
以人民为中心的居住满意度需求
和住房痛难点问题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科”)作为中央企业,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就积极投身我国住房建设与居住建筑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工程实践和科研攻关。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住房建设由“高数量”向“高质量”转型,实现“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中国建科在多次参与住建部、学协会相关住房调研基础上,于2020年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覆盖面最广、时间跨度最长、涵盖居住类型最多的居住满意度调研,深入挖掘了当下住房痛点、难点问题。
中国建科与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牵头,联合50余家行业产学研权威机构,集结数百人研究团队开展了《全国绿色宜居住区质量与建筑品质满意度调查》,研究数据涵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3万余份调研问卷,以及8个重点城市的近500户入户走访记录。本次研究从百姓的视角挖掘居住建筑的质量和品质问题,从住区质量、住房品质两个维度,构建了15个一级指标和75个二级指标,并对居住者基本情况、家庭结构以及住房类型、面积、年代等进行了细分。同时,基于《影响住宅高品质的典型痛难点分析与技术解决方案研究报告》,通过对中国消费者协会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进行分析,梳理涉及“量大质低”的住房投诉60余条。聚焦居住满意度需求,分析了住房相关痛点、难点问题。
聚焦住宅建筑全寿命周期住区质量与建筑品质的主要问题
工程质量通病问题。根据调研反馈,目前住房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安全方面,既有住房面临很大的主体结构安全和建筑防火安全隐患,同时设备系统安全、卫生防疫安全等问题也逐渐凸显。质量方面,裂缝、渗漏、霉菌滋生普遍存在。长期耐久方面,围护结构材料易脱落、结构构件与内装部品耐久性低,影响住房外观和内在。上述质量问题并非出现在单一环节,而是受建筑全寿命周期中各阶段制约。
功能空间单一与适应性问题。单一的供给形式或空间形态无法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居住需求,导致住房一旦入住就很难随家庭成长周期中不同需求的变化做出适应性调整。
居住性能较差问题。根据调研反馈,住房隔音和保温隔热效果不好、空气和水质较差、甲醛超标等问题属于居住满意度较低的项,这些问题在保障性住房、公寓等类型的居住建筑中尤为突出。
维护维修落后问题。根据调研反馈,入住之后房屋需要修补的问题层出不穷,一部分问题关联住房质量,一部分问题是由于不具有可维护更新性造成。例如,管线一旦埋入主体,检修维修极为不便。加之,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物业管理缺失或不当的问题,老旧住房的更新改造面临巨大困难。
住区生活环境与配套设施匮乏问题。居住者对于好房子的判断标准有很大一部分因素与居住生活环境相关,包括对住房所在区位地段和住区环境的考虑。住房一旦远离了教育、医疗、商业、交通等配套设施,就很难符合百姓理想居住的好房子标准。这与城市、区域规划设计有关,也受政策和百姓根深蒂固的观念影响。住区内停车难、配套服务设施不齐全、无障碍适老化程度低,也是人民群众对现状住房改善的迫切需求。
居住品质时代的国际好房子标准
及可持续住宅建设模式
随着国外发达国家迈向住宅品质建设发展时代,为了有效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大量生产、消耗和废弃问题,缓解气候变暖、资源能源枯竭等地球环境危机,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构建可持续社会的顶层设计途径、住房建设政策与对策的同时,制定以提升可持续居住品质为目标的好房子标准。自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上针对建设废弃物的相应对策以及削减民生部门的碳排放量等问题,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以新一代可持续住宅建设为战略方向,全面发展了提高住宅质量和寿命、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并有利于改造再生的新技术产业。居住品质时代的国际好房子标准与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基本要求;较高层次的建设目标则是城市与环境的更高要求。其住宅建设理念与内涵通常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减碳”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二是“宜居”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即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全面减少环境负荷影响的同时,保障宜居品质。
长期优良住宅标准与政策制度
基于品质长久化发展方向的国际好房子标准,日本的长期优良住宅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从可持续社会发展出发,为了实现环境负荷降低、建设价值长久的高质量住宅,日本政府于2007年提出了“200年住宅”的构想。为普及20。年住宅,2009年施行《促进长期优良住宅普及的法律》,全面推行长期优良住宅(Long–life Quality Housing,LQH)建设。长期优良住宅认定标准对于新建以及既改集合住宅,设计建造的主要内容包括主体耐久、抗震性能、易于管理和更新、节能对策、居住空间、居住环境、维修计划、灵活可变、高龄者对策。通过建设更多的长期优良住宅,从资源能源角度解决地球环境问题和健康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居住生活的更可持续。
新时代好房子标准内涵
及指标体系构建的建议
为了推动新时代好房子的发展,应尽快构建好房子标准体系,全面提升标准水平,发挥高质量标准对住房建设的引领作用。同时,还应基于住宅建筑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建材部品选用、生产建造、使用维护、改造拆除的一系列系统工程,在各阶段应逐步完善监管制度、标准、技术,才能建设出绿色低碳、品质长久、环境宜居的新时代好房子。
|